近些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建筑物垮塌事件不在少数。12月20日光明新区发生山体滑坡事件后,建筑安全的问题又一次引发了网民的讨论。据了解,目前我国对类似于此次深圳山体滑坡事件的隐患建筑很多,但大部分都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
上海一新建建筑物垮塌
对此,我们的记者带着一些问题走访了从事建筑安全的业内人士,针对一些民众关心的问题搜集了一些信息。
问题1:目前建筑缺少安全监测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我国对建筑缺少安全监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针对建筑安全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技术上的手段也对此有很大的限制。据了解,我国对建筑隐患的监测还普遍处于人工监测的水平,已不能满足目前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高密度、高速度的建成区这些隐患高发点的区域则更加捉襟见肘。
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在今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6种城市病中,“应急迟缓”则是其中的重症之一。对此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对此我国住建部也对于加强建筑安全监测工作正在制定相应规划,建筑安全监测的升级,势在必行。
问题2:目前我国哪些建筑急需安全监测?
目前在我国,对在地震断裂带、沉降带地区的建筑、中老旧楼区和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监测非常重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致使城市地下空间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目前在建的及规划的地铁有90%直接在老城区的建筑下方穿行,一些城市地下水干涸导致一些区域整体发生沉降。加之城市工地频现,地下管廊、地下铁的不断开凿建设以及超高层建筑数量逐年增多等诸多因素。此次深圳山体滑坡则是由于渣土堆积量较大导致的山体滑动,从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不属于地震断裂带、沉降带地区等主要隐患类型。
保障建筑安全,既是保障生命安全,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此类项目的研发。
问题3:是否存在解决建筑安全监测不足的问题的办法?
目前,北京中科精图所承担的“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建筑安全监测服务平台”项目已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申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准,被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化专项。其目标为促进北斗技术与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和提升建筑安全监测技术水平从而减少建筑安全事故。为国家、政府提供城市级物联网、大数据服务,为智慧城市产业布局打好基础。
据悉,该项目能实现的最高精度已达到毫米级,可监测出建筑的细微变化,可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建筑事故的减少。据了解,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构建的监测系统具有:全天候、高可靠、连续运行、高频率采集数据、实时获得观测结果、可构建自动智能系统、可大区域布测的特点,优于其它监测和观测的技术手段。
北京中科精图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建筑安全监测系统是一项相对传统监测系统的改变,该项目会为建筑安全监测领域制定出一套成熟的标准化的体系。其优势之一在是该项目基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填补北斗高精度定位在楼宇自动变形监测领域的空白。二就是利用更大数据对建筑的数据进行采集,最终形成对每一栋单体建筑都做到有历史数据可查。三就是通过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建筑本身等联在一起,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尽早排除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但是,由于受制于高精度测量设备的高价格、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不健全、特别是住建领域针对北斗应用的相关标准规范不健全等因素,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还未能在建筑安全监测领域广泛应用。据最新消息称,该项目已在河北等13个省市地进行了试点示范工程的推广。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才是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公共安全、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