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展望】2016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2015年,在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和IT行业加速转型调整背景下,我国软件产业逐步迈入转型调整期,收入增长稳中趋缓,利润增幅出现下滑,软件出口受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影响持续增长后劲不足。2016年,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软件产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产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5年,在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国内经济持续放缓的背景下,软件产业发展面临企业投资乏力、市场需求疲弱的压力,整体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31127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3446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2.3个百分点。


  2016年,全球IT支出缩减继续加速行业转型调整,将给IT企业带来营收下降、市场收缩、竞争加剧等方面的挑战。Gartner研究显示,随着全球IT行业的全面调整,“软件即服务”将成为近年IT行业转型的重要趋势之一,软件即服务、信息安全、大数据和云服务等将成为行业的发展热点。从国内看,经济弱势企稳背景下产业将保持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正在弱势企稳,稳增长政策效果正在逐步体现。IMF认为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调整中,维持2016年经济增长6.3%的预测不变。宏观经济的企稳回暖将带动各个行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为软件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包括居民信息消费扩大、企业装备投资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消费转型等在内的经济社会转型给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加上《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利好政策的推动,预计2016年软件产业将延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迈入高速发展期


  2016年,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将继续成为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点。在云计算方面,随着云计算应用不断深化,发展潜力空间逐步释放,云计算产业也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成为投资的热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7年,全球云计算行业的规模将从2013年的474亿美元增长到1070亿美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在物联网方面,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2630亿美元。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移动商务、移动广告、应用内购物、应用即服务模式等因素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预计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规模将达7000亿美元。


  (三)“互联网+”对软件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互联网+”从第三产业逐步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扩散和渗透,成为重塑经济形态、重构创新体系、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软件是“互联网+”的重要支撑和核心,2016年,“互联网+”的演进和发展对软件技术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是软件要超出信息技术产业范畴,与各重点行业领域深度融合。“互联网+”要求软件不仅仅是与硬件配合使用的不面向任何行业需求的信息技术产品,而是要进一步与金融、制造、交通、物流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深入融合,协力推进其他领域业务流程、业务系统的重塑和生产模式、组织形式的变革,驱动其他行业领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二是软件要加快网络化转型,提升对“互联网+”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软件技术在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帮助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作为创新主体的软件企业必须加快网络化转型,更好地面向服务、面向应用实现软件架构的创新和变革。三是软件要加快自身创新发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互联网+”在与传统产业融合过程中,不断拓宽软件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对软件技术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新的要求,迫使其加快自身创新发展。


  (四)智能制造将推动软件市场快速发展


  2015年,由于国内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趋势凸显,对国内工业软件发展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同时,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受益于多地开展自动化生产技术改造、机器换人等措施影响,市场规模和行业关注度将快速提升。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和实施,2016年,围绕智能制造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地方将密集出台相关配套方案,全国范围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将带动相关软件服务和工控系统市场的爆发。同时,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必要基础,工业互联网发展将提速,工业软件加快向云服务模式转变,相关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大数据将逐渐向制造业拓展和渗透,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应用推广有望进一步扩大,带动相关软件和服务市场快速增长。


  (五)开源成为信息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新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源于单一或少部分企业的力量已难以实现主导,依靠多元力量、汇集全球智慧的开源模式快速发展。2015年,开源世界涌现出许多新的势力,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巨大的变革力量。传统软件巨头微软加大了在开源世界的贡献度,其开源影响力逐步提升。开源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Docker在持续爆发的同时,其直接竞争对手Rocket也实现了快速成长,并吸引了大批企业的参与。尽管OpenStack已逐渐成为业界的主流平台,但还有大量企业在关注其他开源云平台。我国企业参与开源项目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影响力逐步扩大。2015年,华为正式加入Cloud Foundry基金会,其在加大对OpenStack的影响力的同时也加快了对其他云平台的布局,同时凭借对Linux项目的贡献,升级成为Linux基金会的白金会员。阿里巴巴集团也正式加入Linux基金会,成为了Linux基金会中首个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2016年,开源软件将加快发展,引领全球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全球各大巨头将通过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争夺开源资源。从浅层战略来看,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参与开源软件发展来获取开源技术,推动其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从深层战略来看,开源已经成为全球技术、资金、人才、影响力等多元资源的汇集地,企业参与开源的目的也是为了对这些资源的争夺。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经营压力有待释放


  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下,我国软件产业增速持续放缓,人工成本提高、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使得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急剧上涨,软件企业融资难、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愈加突出,软件企业增收增利压力较大。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拓展较为缓慢,服务外包需求不振,订单减少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将削弱市场对软件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也给软件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了持续压力。


  (二)产业链整合能力有待增强


  当前软件产业的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单项服务的竞争发展为全方位的产业链竞争。尽管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技术创新力、市场影响力强的产品与服务,但产业生态体系打造进展仍较为缓慢,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仍然不强,尚不能完全适应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一体化整合发展的趋势,难以满足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的系统应用要求。


  (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2015年,阿里、Uber、携程、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纷纷爆发较大规模的网络安全事故,Xcode Ghost苹果安全事件的曝光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变革给广大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信息安全企业实力稳步提升,技术和产品体系建设和支撑服务能力提升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无法有效应用对新形势下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一是信息安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水平,同质化、低价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国外的依赖依然存在,国产安全技术和产品对于关系国家战略的重大信息安全需求支撑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我国信息安全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竞争力相对较弱,与国际龙头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年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3家,其中规模最大的奇虎360公司的业务收入约为全球第一的赛门铁克公司的十分之一。三是现有的网络安全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尚不能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整体缺乏对网络安全特殊人才的扶持政策,导致企业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尤其高端网络攻防实战人才流失严重。


  (四)开源项目参与度和贡献度有待加强


  2015年,除了传统开源软件企业,包括微软、facebook等全球各大IT领域巨头均加大了对开源项目的投入,开源已经成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各大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战场。从国内看,虽然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推动开源软件社区建设,但我国软件企业在国际核心开源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仍然较低。根据2015年Linux基金会发布的《Linux内核开发者报告》,在全球企业和组织贡献度排名中,我国仅有华为一家上榜企业,位列所有企业和组织的第19位。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加快推动双软认定制度改革,有效落实国发4号文件等产业政策,注重结合各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需求,推动软件产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对重点和新兴领域监管,在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外包和数据服务等重点领域实施细分化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加强预研预判,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鼓励软件与互联网两大生态融合发展,组织开展跨界跨领域融合发展研究,深入剖析实现跨界融合的主要模式和实现路径。加快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新型工业软件服务的推广应用,在航空、汽车、石化等重点行业,支持工业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完善行业解决方案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积极推进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新型工业软件服务发展和生态体系完善,选择典型地区和重点行业开展应用示范。


  (二)加快软件创新发展


  加强产业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智能语音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实现创新突破。鼓励软件企业与农业、工业等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企业加快转型调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进入新兴市场,培育一体化、集成化创新能力,向产业链价值中高端转移。引导软硬件企业加强合作。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鼓励互联网企业发挥在服务能力、技术以及客户群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国内软硬件企业合作,合力推进以用户应用为核心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集成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标准化服务平台,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集成应用、下一代交互技术、信息无障碍、移动智能终端、工业软件、信息共享、软件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制定工作,做好IT服务、SOA、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


  (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对网络安全产业及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快推进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建设,为国内网络安全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鼓励和支持信息安全企业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面向国产基础软硬件,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优化完善现有的测评认证体系,研究推动将信息安全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改善网络安全企业的市场和应用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储备和输送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强化信息系统检查及管理,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系统特点,建立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核查机制,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基础上,不断健全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国家标准体系。加强政企及合作组织的交流与协作,重点围绕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等主题,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环境。


  (四)推动开源软件发展


  加强开源知识的普及,提高各界对开源的认识和理解。支持行业联盟、开源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类开源活动,积极主办或承办国际开源软件相关活动及会议,鼓励各大高校设立开源软件相关课程,开展开源知识和开源技术相关竞赛。大力发展开源社区,培育开源文化,培养开源人才。加大对我国主要开源社区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开源社区利用市场化手段拓展融资渠道、开展业务创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开源能力。鼓励企业、高校、社会团体及个人参与国际开源项目,支持向重点开源项目提供改进意见及代码,同时支持依据开源协议借助开源软件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知名开源基金会,提高在开源项目发展中的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自身软件产品开源,主导开源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