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2016智能建筑大趋势

  建筑是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建筑物里度过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表示,我们平均每天要花20个小时在商业或住宅建筑内。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超过目前的75亿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建筑物也在持续增加。由于土地升值,建筑物自然会在越来越多的同时,变得更加密集(单位面积的人口)。对世界上建筑物总数的估值不尽相同,但粗略估计,世界上至少有十亿座建筑物。不管用哪种方式分析数据,都清楚地表明,建筑物,尤其是我们工作的建筑物,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我们强调了有关物联网(IOT)、传感器网络、超6类和光纤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都变得越来越热门,尤其是在建筑里。下面是我所认为的在即将进入2016年之际影响智能建筑主要趋势的总结。

  随着活动移动连接数(GSMA移动智库)超过世界人口的数量,而且绝大多数移动连接始发或终止于建筑物内,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基于蜂窝或Wi-Fi的无线连接来开展他们的日常业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需求促使网络设计涵盖:

  使用Wi-Fi技术,支持基于最新标准的网络基础设施(IEEE 802.11ac [wave 2]标准)

  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或小型蜂窝基站解决方案部署专用的室内无线网络技术,以优化整个工作场所的蜂窝覆盖。

  建筑的连通性应该像基本基本公用设施如水和煤气一样考虑到;这意味着,在设计建筑本身时就要同时设计网络的连通性。

  建筑内对节能低压电力的需求

  商业楼宇电力负荷不断增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源现场设备的增加,如无线接入点和室内无线网络天线、互联网协议 (IP)网络摄像头 和VoIP电话、LED 照明和环境控制器。了解我们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为这些室内设备供电,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给建筑供电一直是交流(AC)电,然后使用低效率的变压器/整流器降压,或者转换成直流(DC)电,以为建筑物内的设备供电。然而,随着各国政府现在要求尽可能减少与建筑物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注意力已经转到提高建筑内低压配电网络的效率上。

  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内的有源器件是覆盖需要推动的IP式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电力可以通过低(或超低)电压直流电提供。几十年来,部署在建筑内的用于数据网络连接的以太网布线也提供直流电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标准可依。 IEEE以太网供电(PoE)802.3af和IEEE以太网供电新标准(PoEP)802.3at是现行标准。IEEE工作组正在讨论的下一个POE标准(IEEE 802.3bt)其目标最小功率为49W,最大值可能为100W。HDBaseT(POH)供电由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开发的另一种方法,可提供100W的最大功率。随着直流功率水平不断提高,和不同的IP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对建筑内更高效的低电压直流电源的需求。

  改善员工或租户体验的环境

  办公室不再只是一个朝九晚五工作的地方,还是一个员工可以随时合作、创新和交流的地方。企业了解到,在一个全球化竞争的世界里,他们需要通过提供对身心健康和生产力有积极影响的“业内最佳”的工作场所来吸引员工和租户。要改善环境,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当前状态,这意味着要能够测量环境、空间和能源指标。在建筑物的结构中嵌入越来越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使得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采取行动可以在瞬间完成。这种方法能够提供:

  以用户友好和优化的方式自动管理与桌面共享空间(虚拟办公室)或会议室相关的空间的能力

  对室内环境/建筑条件包括光照水平、温度和湿度的管理,以提供更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能够通过优化实际能耗帮助减少建筑的碳排放量;从而不仅改善运营成本,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责任指数或“绿色”证书。

  集成工作场所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将领先这种类型的数据,帮助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

  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上集成设备

  物联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象。如果您看看周围的任何商业建筑,就会发现数百甚至数千连接的设备。成本的降低、传感器的小型化加上设备连接能力进步已使得互连的设备成为一个庞大的网络。然而,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挑战也大量涌现。

  就在过去短短几年前,商业建筑的不同管理系统中还有着多个专用子系统。IP网络和相关的国际标准(如IEEE802.3)横跨技术几乎所有方面的主导地位,使得所有建筑物管理系统和相关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基础设施共同互联。

  连接的设备无数,但它们在沟通吗?缺乏一个普遍接受的设备到设备间通信的协议,导致了低效率。这种通信“失败”,意味着建筑比它们本该的样子“笨”。互操作性标准在AllSeen联盟和工业互联网联盟这两大组织的努力下,正取得进展。

  说同一种语言以及利用相同网络基础设施的设备,可以以一种以高效的方式聚合和处理它们周围环境中的实时数据。

  在我们进入2016之际,我确信,建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不仅影响我们的职业生活,而且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企业将要开始应对的挑战,不只是收集数据,而且要更好地利用数据作出更好的决策,以提高在其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