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需认清的八大真相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想要转型,那么需要洞察和了解以下八大真相:

  真相一:转型的前提—激活个体

  在里根-撒切尔时代,他们通过自由经济与“供给侧”改革,实现了繁荣与振兴,这给传统企业的启示是:想办法激活员工个体,不再完全依赖企业家能力本身,让群众的力量展现出来。而管理者需要转变以往的“一言堂”作风,从组织管控转型为激活个体。

  真相二:转型的关键—CEO担当首席客户经理

  显然,售后服务不等于客户价值本身。从产品出发,还是从客户出发,将从根本上考量传统企业的转型出发点,利润不再是收入减成本,而应是客户满意度减客户体验成本。因此,转型的关键,不在于CEO是否出任产品经理,而应是首席客户经理。

  真相三:转型的核心—让信息产生价值

  信息的价值从未像今天这样激流勇进。科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定义企业存在的价值(减少交易成本),显然,互联网正在加速化解交易成本,张瑞敏之所以用创客模式改造海尔,前提依旧是企业信息(交易)成本的降低,因此,传统企业马上要回答的问题是:企业的内部信息如何产生价值。

  真相四:转型的要义—交出控制权,拥抱不确

  什么?要我交出控制权?对传统企业而言,这显然是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没有了控制权,恐怕好多企业家夜不能寐。但,睁眼看看,互联网正在打破一切垄断枷锁,昨日的技术革新很可能明天就被颠覆,世界已经进入了不确定时代,我们需要做的,交出控制权,拥抱不确定。但安全感从哪里来?答:自己找。

  真相五:转型的误解—天猫开店压根不是互联网+

  去天猫开店吧,至少我也跟互联网扯上点联系。但,不好意思,天猫开店不叫互联网+,仅仅改变你的销售渠道只能算退而求其次,真正的互联网+需要挑战现状和重新定义客户价值,进而引发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的革新,如果企业仅仅是换个招牌,那还不如守住传统底线为好。

  真相六:转型的形态—小而美,优于大而全

  如果连三星、海尔、阿里、联想都在忙着进行“小而美”尝试,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早就受够了组织臃肿的痛苦,摩托罗拉官僚化的前车之鉴,正在极大考验着大企业的组织模式,被动的小而美,还是主动的小而美,目前不是选择问题,而是必须问题。

  真相七:转型的阻碍—万一,转型失败怎么办

  其实,转型失败的概率,压根就不小。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大多数转型企业最后的结局不一定好。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不转型的结局一定不好。因此,就好像当年创业时,没有人保证你一定功成名就一样,为什么面对转型时,你却丧失了当年的勇气?

  真相八:转型的要诀—快速反应比战略预判更重要

  传统咨询时代,高大上的战略模型总会让企业不明觉厉,包括波士顿模型、贝恩分析等在内的专业术语,总会让企业有感受上的安全感。但世事无常,就连微信张晓龙都说,我们不敢预测5年后,我们只敢想到60天内,现在的关键是:快速反应才是应对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