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大时代”智慧物流获国家支持

  当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正在对流通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传统流通业态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物流体系重新整合,流通格局面临深刻调整。近日,商务部、交通运输部、银监会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获政策支持 需求所指前景看好


  智慧物流是利用物联网、传感网和互联网,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化的管理,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消耗。《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鼓励商品市场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商贸物流中心、仓储基地和配送中心,引进、培育一批服务优质、运作高效的物流企业,完善运输、装卸、加工等流通设施建设,加快流通设施标准化应用,提高物流科技水平。鼓励建立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平台,优化配送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物流实时跟踪和可视化管理,增强物流安全性和精准性。鼓励商品市场与机场、车站、港口、仓储基地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流通节点衔接,开展多式联运,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


  《意见》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改造商品市场,为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线服务平台,拓展商品市场发展空间。应用信息最新技术,建立商品在线服务平台,加强数字化管理和大数据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


  当前,智慧物流具有数据智慧化、网络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智慧物流功能上的“六个正确”或者“六个适合”,适合的货物、适合的数量、适合的地点、适合的质量、适合的时间、适合的价格,要物品识别、地点跟踪、物品溯源、监控和实时协议。


  实现以上功能主要依靠了智慧物流四个方面的技术:自动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GIS技术。其中,典型技术是GPS,帮助物流企业实现基于地理的服务,主要是网点标注,一些物流地图、片区的划分、快速的分单、车辆的监控、配送路线的优化和物流运转过程中形成的数据统计和服务。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自动识别技术将计算机、光、电、通信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智慧物流装备主要包括物流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仓库、输送、拣选、搬送、配送系统。


  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我国智慧物流设备市场的容量到2014年已经达到了496亿,增长了28%,2015年已经达到684亿,预计到2018年智慧物流装备市场容量将达到1360亿,年增速将超过20%以上,这为物流装备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物流业的短板有多方面,既有设施老化严重、作业手段落后等因素,也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不足,使得效率低下、成本高企。总结下来,短板主要表现在主体结构、运输能力、仓储能力、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及供应链等方面。因此,物流业亟需智能化升级,才能再度激发产业活力,延续快速增长。物流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物流体系转型升级,让国内物流企业有望向国外顶级水平看齐。


  智慧物流对提升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起着极大作用。同时,由于电商业务的弹性需求,峰谷特征明显,只有智慧物流才能做到更好地配合。智慧物流的发展,也将促使电商走向精细化运营。所以,电商平台对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尤为积极,给予物流企业很多技术、资金、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支持。


  未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将对物流行业完成智能化升级起着促进作用。届时,智慧物流也将帮助走出经济困境和实现全球化,发展前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