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建筑业运行情况回顾及2017年展望

  2016年我国经济总体低平运行,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稳中趋缓,建筑业新签合同额较去年有明显改善,“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成果显著,建企经营情况整体持续回暖。行业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主要利器,民间投资增速回升,房地产投资触底反弹,但前景堪忧。展望后市,基建投资预计仍将加码,轨道交通为主要投资发力领域,“一带一路”、PPP、绿色建筑产业化、建筑信息化蕴含生机。


  2016年中国建筑业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1、行业经营情况


  1.1经济总体低平走势,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稳中趋缓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与前两季度持平,经济总体呈低位走平态势,虽然仍处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但仍在年初两会制定的6.5%-7%的增长目标区间内。


  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25792亿元,同比增长6.65%,较二季度收窄0.3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扩大4.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呈平稳复苏态势。建筑业增加值33193亿元,同比增长6.9%,较二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较二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


  图1 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


  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高低,将决定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建筑业的开工面积和实际投入,是未来一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136756.75亿元,同比增长16.71%,去年同期为下降6.78%。全国施工企业的累计合同额达到295176.08亿元,同比增长10.42%,较去年同期扩大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得益于政府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基建投资加码、PPP加速落地,建筑业新签合同额较去年有明显的改善。新签合同额持续回暖,有助于未来半年到一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增长。


  图2 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及增速


  1.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增速由负转正,新签合同额保持增长


  1-1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8746.2亿元人民币(折合132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今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速下降明显,但降幅不断收窄,年底增速实现由负转正。新签合同额12731.7亿元人民币(折合19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1%,三季度以来增幅逐渐扩大。


  图3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及增速


  “一带一路”方面,1-11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367份,新签合同额1003.6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1%;完成营业额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7.5%,占同期总额的46.6%,成果显著。


  图4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及增速


  8月,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公布了2016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在全球经济总体下滑、国际工程市场萎靡、半数承包商国际业务减少的大背景下,整体看“中国军团”的业务仍取得了进步。2016年,65家中国企业上榜,与去年总数持平,上榜企业数量依然蝉联各国榜首。上榜中国企业总体营业额为94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5%。从整体榜单看,中国交建首次进入前三,有8家企业进入了前50强。在ENR同期发布的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榜单(即按照承包商国内和国际的营业额之和进行排名)中,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包揽了前四强,共7家中国企业进入前十,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建筑市场的领军地位。


  在9大业务领域的前十榜单中,其中中国企业在其中7个领域榜上有名,仅缺席石油化工、制造加工设施领域榜单。其中,中国交建在交通运输建设,中国建筑在房屋建筑领域,中国电建、中国葛洲坝集团、国机集团在电力工程领域,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水对外、国机集团在水利建设领域,中国交建在废水物处理领域,中国交建、国机集团在通讯工程领域,中国冶金科工在工业建设领域均进入了十强榜单。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企业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国别承包商,达19.3%,同比提升了2.1个百分点,为历史新高。但中国企业业务仍然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市场,高端市场业务规模小。而在中东市场、欧洲、北美和拉美地区市场,中国企业业务尚有一定的开拓空间。

  但中国领军企业的国际业务量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有较大差距,上榜的前十家中国企业平均完成国际营业额62.85亿美元,但整个榜单的前十家外国国际承包商平均国际营业额高达169.4亿美元,业务体量上差距仍不可小觑。各国承包商国际业务占比来看,中国承包商的国际业务占比仅14.4%,与外国同行差距较大,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上榜承包商56.2%的平均水平。


  1.3上市建企三季度盈利能力整体提升,PPP助力园林板块表现抢眼


  总体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建筑板块业绩表现好于A股整体水平,可见政府紧抓基建投资以及PPP的落地,对于建筑行业有提振作用。百年建筑网观察的72家建企2016年前三季度共同实现营业收入26075.82亿元,同比增长4.91%,增速有所放缓,整体经济不景气及营改增影响是主因。其中25家建企主营业务收入呈负增长,较二季度减少1家,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专业工程和房屋建设板块。31家建企业绩增幅超过10%,与二季度持平。业绩实现较高增速的上市建企主要集中在装饰、园林、水利水电、公路桥梁以及建筑设计板块。12个细分板块中智能工程同比增幅最高为38.20%,其次是园林28.90%,水利水电增幅15.18%排名第三。在行业营收增幅普遍放缓的情况下,园林板块增幅较二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表现抢眼。而化学工程、专业工程以及钢结构板块增速为负,装饰板块则实现由负转正,在楼市火爆带动下有所回暖。


  受益于PPP模式的推广应用,园林板块业绩改善明显,而随着PPP的不断落地,园林板块公司业绩有望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园林公司业务机会较为有限,而地产投资近期有回落趋势,同时市政园林回款较慢,因此园林公司加速转型其他领域也是势在必行。今年以来装饰板块业绩表现逐步回暖,前三季度成功实现正增长,大多数企业业绩也都实现由负转正,黑牡丹、东易日盛及瑞和股份业绩更是大幅增长。据悉,目前行业正积极发展互联网家装,在多轮准备完成后,放量可期。同时,全装修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内相关公司也将相继受益。


  百年建筑网观察的72家上市建企2016年前三季度共同实现净利润总额815.90亿元,同比增长15.41%,较二季度扩大5.78个百分点。其中,园林板块净利润增幅62.11%排名首位,较二季度大幅提升40个百分点;智能工程、建筑设计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9.13%和36.31%排名二、三。


  前三季度行业净利润情况普遍较二季度有所提升,园林板块在二季度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后,三季度更是有大幅提升,PPP模式对于毛利率的积极影响显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回款改善,坏账减少,资金压力减轻,财务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下降,因而净利润得到显著提高。东方园林、美晨科技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100%,仅普邦园林同比下降42.36%。另外,基建相关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普遍提升。受益于投资发力,“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等,相关企业订单实现大幅增长,中钢国际增长73.01%,中国建筑增长25.90%,中国中铁增长31.70%。目前我国经济依然承压下行,制造业、房地产投资难有起色,基建投资则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从政府发力方向看,未来基建仍然是稳增长主要利器,相关企业将明显受益。


  图5 2016年前三季度板块表现情况


  2、行业投资情况


  2.1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基建仍是稳投资利器,民间投资回暖


  2016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854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3%,增速与1-10月份持平,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缓步下行,但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作用下,9月开始投资增速出现企稳的迹象,投资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因素逐步累积。


  基建投资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是政府稳投资的主要利器。国家发改委批复一系列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三季度累计批复基建投资项目逾万亿元。四季度基建投资继续加码,10月份发改委批复投资项目超2900亿元,11月份发改委累计批复8个铁路项目总投资4829.95亿元。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的空间也非常大,尤其是交通设施和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的改造将会给市政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2016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3106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1%,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较三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增速企稳回升。民间投资增速回升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有所改善,特别是工业企业出现生产平稳、效益持续改善。此外,受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加快。二是相关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国务院先后组织了两次针对民间投资的专项督查,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做好民间投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政策落地速度,有助于解决民间投资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快了民间投资的建设进度。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有效调动民间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之一。


  图6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2房地产投资触底反弹,去库存效果显著


  2016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3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02503亿元,增长37.5%,增速回落3.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在政策利好及货币宽松等因素助力下实现超预期反弹,前期需求得到快速释放,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年末受多地楼市严控政策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同时,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截止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已连续9个月下降。


  但从投资先行指标表现来看,未来房地产投资前景稍显不乐观。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9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其中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大幅下跌至-11.1%;房屋新开工面积151303万平方米,增长7.6%,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也转负至-4.7%,而由于高基数影响,9月单月增速大幅下跌19.4%。先行指标的低迷均指向未来房地产投资表现堪忧,或将呈稳中趋缓走势。


  图7 房地产开发及投资情况


  2017年中国建筑业展望


  1、预测篇


  1.1固定资产投资或小幅下降,基建投资加码还看民间投资力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企稳回升的苗头。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投资增速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如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振的双重压力仍制约着经济发展,企业投资信心整体偏弱,未来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将有小幅下降,增速或在7.5%-8%左右。基建投资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是政府稳投资的主要利器。未来基建新开工项目放量、PPP项目逐步落地、融资平台松动,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但目前来看政府财政透支情况严重,基建投资体量较大,能否有效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是保持基建投资平稳高速增长的关键。


  1.2终端需求下滑,房地产投资或稳中趋缓


  虽然受涨价、限购预期以及居民加杠杆的叠加影响,2016年三季度末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激增,同时地产投资增速有反弹之势,不过从先行指标表现来看,土地购置面积以及房屋新开工增速的低迷都为后期房地产投资蒙上了阴影。随着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已经开始出现下滑,指向终端需求已有调头向下趋势,同时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在高库存、人口结构过拐点以及地产严控政策密集发布的情况下,未来一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有可能跌破5%,但从政府工作会议释放信号来看,房地产稳投资方向不会变,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在4.5%左右。


  1.3建筑业寒冬未过,总产值增幅或有所收窄


  今年以来建筑业整体呈缓慢复苏态势,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总量较去年有较大提高。但受制于全球经济疲弱,投资恐将下行,市场需求萎缩及产能过剩影响,未来一年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另外,住建部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建筑业设计合同总额下降14%,这意味着未来1-2年建筑项目工程投资总额减少约3.4万亿。因此,百年建筑网结合定性及定量的方法预计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或将趋缓,约为1.6%左右。


  图8 2016年全年建筑业总产值预测


  2、机遇篇


  2.1“一带一路”势头迅猛,国际工程孕育生机


  2015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为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主要投向了电力工程、交通运输、房地产、石油化工、通信工程等领域。今年1-10月我国企业在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完成营业额占同期总额的46%,成果显著,“一带一路”发展势头迅猛。根据世界银行预计,发展中国家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到2020年之前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万亿美元。但是,受到财政实力不足、政府出于降低国债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采取非优先化态度以及项目筛选无序等影响,加之应对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颓势,发展中国家对引入外国投资非常渴望,国际招标活动频繁。我国企业以亚洲、非洲为主要市场,且已稳定占据非洲地区市场份额的40%以上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中东、拉美、欧洲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呈增长态势。随着国内总体投资增速放缓,外国市场成为企业市场拓展之必然。


  2.2 PPP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在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PPP将成为撬动财政的支点。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1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个领域。10月,第三批PPP共有516个示范项目脱颖而出,投资总额逾1.17万亿元,相较于第二批示范项目数量翻番,投资额增加逾八成。由于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适度增加投资来托底经济,因此政府希望通过PPP模式适度促进基建投资也是必然之选。


  从目前已披露的前三季度新签合同情况来看,三季度基建央企订单显著上升,其中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增速连续三个季度提升,中国建筑基建业务1-9月累计增速高达124.41%,三季度单季继续同比增长94.94%。PPP背景下,央企新签基建订单主要以PPP模式为主,由于PPP合同的高毛利率和高回款保障,对提升大型基建企业盈利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PPP模式也为民营企业参与公共领域项目降低了门槛,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2.3轨道交通成为基建投资主要发力点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地都在积极申报、修改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国家发改委也加快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的批复进度。发改委公开的三批PPP推介项目中,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单体投资规模大,总计投资金额超1万亿元。截至目前,共有近50个城市规划获批,已批复规划线路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按照《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我国总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里程达到2385公里,共计103个轨交项目,投资额高达1.6万亿。其中2016年和2017年将是城轨建设和投资的高峰期。


  目前,长沙、呼和浩特、福州等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准备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具有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PPP模式的引入将提振民间投资,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加速确定性更强。


  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比欧美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公共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主要选择。因此,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会与城镇化的进程共始终,已经建成的城市,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地下空间的使用将持续推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0年城镇化进行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不会停止,并逐步从特大型、大型城市发展到地级市。


  2.4绿色建筑和产业化是发展必然方向


  绿色建筑是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于一身的综合体。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如果说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是空中楼阁,那么住建部随后颁布的各种文件则是指出了如何一步步落实绿色建筑,那就是以建筑产业化为主要抓手,转换生产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在目前建筑业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实施绿色建筑产业化对于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但可以解决劳动力紧缺、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对提高工程效率、提升工程品质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全面启动了绿色建筑国家行动,这是我国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一件大事,意味着绿色建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住建部已将绿色建筑中的建筑产业化纳入今后时期重点工作,在技术研究、市场培育、制度创新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建筑企业应顺应潮流,抓住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积极培育绿色建筑技术人才,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掌握新的核心技术,才能不在行业发展中掉队。


  2.5“互联网+”让信息化的“阳光”照亮建筑业


  2016年9月,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旨在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在经济整体承压下行背景下,建筑业生存环境依旧艰难。今年以来,政府对于规范和改善建筑业经营环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实施“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铲除项目挂靠、打破地域限制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尽快转型升级,倒逼行业改革。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筑业经营环境将更加规范、透明,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寻找自身的生存空间,大型企业着重改进综合能力,中型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小型企业则可利用自身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在提升服务方面下功夫。


  紧跟国家战略,“互联网+”势不可挡,各个传统企业加速转型,“安装通”平台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安装通平台遵循“关注用户体验,力求用户满意”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打造中国安装行业的“阿里巴巴”,建立安装行业共赢的生态圈,暨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做好采供服务,为供应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为采购商提供商源节约成本,互利互惠、发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