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了建筑业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2.5万亿,其营业收入达到3.8万亿;相比总数8万家建筑企业,117家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千分之一点五;营业收入却达到21%,利润达到24%,这样的比例不免让人遐想,建筑业的自由竞争阶段已经过去,垄断竞争阶段正在来临?如果不拿数据说话,多数人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人们的印象中,建筑业是高度分散的,市场是高度自由竞争的,而数据告诉我们态势正在变化,事实也正在改变细心研究者的看法,或许垄断竞争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看到这样的迹象:
今天如火如荼的PPP业务或许是垄断竞争故事的第一集,数万亿PPP业务实质上已经成为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无论是各级政府拥抱建筑央企的口号,还是银行提供资金的心态,抑或最终签约统计数据的结果,无不显示这是真实的现实,截止今年10月的PPP项目统计数据,央企约占比60%,再加上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所完成的PPP项目,笔者预计会有超过90%的业务被抢走,在人口最多、建筑业最大的国家,被不超过50家建筑企业拿走90%的业务,二八定律已经非常明显,显然这已经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
建筑业正在推进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将是垄断竞争的第二集,工程总承包不是所有人的盛宴,能从事这一业务的企业集团,以笔者的预计,并不会比开展PPP业务的企业多;8万家建筑企业中,99%的企业没有从事工程总承包的能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塑造出工程总承包能力。
第三集则是建筑工业化,正在迅速增长的建筑工业化业务,又能有多少成功者?笔者和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人士沟通,他们深感做建筑工业化的难度,某大型民营企业投入近10亿的巨资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产品研发、制造,据公开资料,其已经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1000项,目前尚处在亏损之中,且倍感建筑工业化道路之难;8万家建筑企业中能投入5亿以上从事建筑工业化研发的企业不会太多,没有研发的投入,在技术标准和行业并不成熟的背景下,成功概率可想而知,这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之重,笔者和建筑工业化资深人士(或许还不算资深人士,真正的资深人士还走在路上)探讨,一致的看法是,在中国建筑工业化领域很难有超过20家的成功者,此外可能还有50家左右的生存者,其他进入者恐怕多数是失败者;即使我们乐观估计有100家成功者,占8万家企业的比例又有多高?
最接近结果的第四集则是兼并收购,目前,“建筑前沿”正受托发布一些兼并收购的信息,从发布的信息看,有收购意愿的主要是大型企业集团,要么是央企,要么是地方大型集团,他们要收购设计院完善自己的能力,要收购过去未做过的业务来完善自己的专业领域,如果没有战略的雄心,没有资源,我想他们大概不会随意伸出橄榄枝,去购买那些能力并不算强、规模也并不算大的企业;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来自大型民营企业的收购信息却寥寥无几,来自中小型企业的收购信息几乎绝迹。
吴光龙先生在“建筑前沿”发表的“谁会在新一轮的建筑业转型升级中出局”一文,或许他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建筑业的垄断时代到来,出局的恐怕是绝大多数,我们可以泡一壶茶,边喝边想建筑业未来的图景:5年10年以后,房屋建筑会是谁在做? 铁路、轨道交通会是谁在做? 公路、市政会是谁在做?电力、电网、核电会是谁在做?装饰装修会是谁在做?
站在2030年回望今天的建筑业,或许我们正处在垄断竞争的初始阶段,而2030年的那个时点,已经是一派垄断竞争的新景象。终有一天,您会发现建筑安装行业会像今天的汽车行业:谁是“整车厂”、谁是“零部件商”、谁将做“4S店”,作为旁观者,我似乎看到那副图景,看到它正在慢慢清晰,同时在我的内心出现这样的想法:无论你的愿望如何,图景所显示现实正在一步步走来。
想要了解更多行业快讯
扫码关注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你来!